大明: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小说完本+外篇(朱允烨)畅享阅读
编辑:xiaohua更新时间:2025-04-29 18:44

大明: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小说在线
作者朱允烨写的《大明: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小说》这本小说,故事构思巧妙,语言流畅,朱允烨对待感情深情专一,只是节尾太匆忙,故事未結尾,遗憾!!!
作者:朱允烨 状态:已完结
类型:豪门总裁
过程中危险极大,请先往更安全区域迁移居住,等我们顺利完毕此项任务之后即可返家恢复日常。”对于这般说法,起初当地村民们并不在意,他们以为开矿不过是普通的捶敲过程,不会有多少风险。直到亲眼看到一根雷管产生威力效果展示后,瞬间大惊失色。随后,大家赶忙扶老携幼纷纷撤离出去。这一步举措也是遵循朱允烨三令五申确保零伤亡的要求执行——务必将普通民众放在首位保护。
精彩章节
水泥确实便利,仅以石料即可烧制,可最大困境在于原料匮乏。
昆山一带为满足水泥烧制需求,甚至连散落之石都搜罗殆尽,依然供不应求。
如要更多石料,唯有进山开采。
然而在这个时代,开采石料只能依靠工匠持锤凿缓慢劳作,即便费尽全力一天所得,竟不足一个时辰的耗用量,致使水泥紧缺严重。
正苦无良策时,一名幕僚提议道,“大人,何不具折问计于太孙?”
杜世泽听罢略蹙眉锋,“询问太孙,太能有何法?”
幕僚轻笑道,“既然是太孙所创水泥,想必必有解决之道。”
闻言,杜世泽心中一亮,自己怎会没想到这一节!既然皇太孙能发明水泥,必然也有破解办法。
于是不再迟疑,当即起草一份奏章,并速派专使奔赴京城呈交朱允烨。
不久,朱允烨便收到杜世泽送来的奏疏,其中提到因石头开采效率低,影响了水泥产量,希望殿下设法提高产量以便江南百姓尽早解除水患。
朱允烨随即想到对策,召来宝源局铁匠,令其打造一根细长铁管。
接着他又让工匠往铁管中填充药剂,并做好密封处理,“初次试验只需填充一半分量就好。”
朱允烨命令道。
很快,铁匠按照他的指示完成操作,在远处引燃试验。
观其炸响效果后,朱允烨略显沉思:这般威力尚不足以达到爆破山石之用。
随即将装填分量加大再次试爆,历经数次调整改进之后,终在一个强劲爆破之中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。
一边惊愕于铁管制爆力惊人的工匠一时哑口,朱允烨则满意地点点头,随后问询工匠,“适才装填具体剂量可记住了否?”
仍在震撼中的工匠急忙应声答曰。
“禀报太孙殿下,一切都已记录妥当!”
“很好,立即制作一批铁管,并依照此数填充相应的物品。”
“动作要迅速些!”
工匠们领命告退,
离开之际询问朱允烨道:
“殿下,这奇妙之物可有命名?”
朱允烨略加思索后答道:
“就称其为炸药吧!”
工匠闻之暗自点头,心想此物爆炸时犹如雷鸣贯耳,
确与夏日霹雳别无二致
望着这位年轻才俊,工匠对他的敬意更深一层。
时间流逝,
不久首批发明成功的武器便告完工。
太孙随即派遣锦衣卫全速递送至前线将领杜世泽手中,
沿途若有敢于觊觎这批利器者,即以格杀令处置。
除此之外,朱允烨还将关于炸药的详细制法撰写在宣纸上,
密封蜡丸中,
郑重交付给负责押送的头领。
并严加叮嘱定须亲手呈交杜大人。
毕竟从京师至昆山相距千里之遥,
长期依赖转运供应实属不易。
所以如水泥制造方式一般,他授意杜世泽采用当地资源,
实现自主生产的局面。
伴随炸药运达的同时,还有配套使用指南。
很快,锦衣卫护卫着辎重到达昆山,
并亲手把那封秘笺转交给杜世泽。
见到这一成果,杜世泽激动万分:
“殿下实在堪称旷世奇才啊!困扰我许久的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。”
一旁随员也附和言道:“正是如此,大人。
有赖此发明,昆山的困局必能破局。”
当下毫不耽搁,杜世泽立即招募诸多能工巧匠,
按照太孙提供的方式全力以赴展开大规模量产工作。
随着项目的启动,
昆山境内对金属原料需求骤然提升,
进而引起价格的一轮波动上涨之势。
之后,杜世泽拿着新鲜出炉的一批产品奔赴矿山试验现场,
有关操作流程及技术说明,太孙殿下事先已经解释得一目了然。
按照要求,在石头上钻孔,
孔洞大小比器械粗度略微加大,
便于填入火药。
完成安置前准备步骤后,
杜世泽特别派遣人员将山附近百姓劝离至指定安全地带,
反复强调,“乡亲父老,即将开始石场开采矿产作业,
过程中危险极大,请先往更安全区域迁移居住,
等我们顺利完毕此项任务之后即可返家恢复日常。”
对于这般说法,起初当地村民们并不在意,他们以为开矿不过是普通的捶敲过程,不会有多少风险。
直到亲眼看到一根雷管产生威力效果展示后,瞬间大惊失色。
随后,大家赶忙扶老携幼纷纷撤离出去。
这一步举措也是遵循朱允烨三令五申确保零伤亡的要求执行——务必将普通民众放在首位保护。
最终所有防护部署停当,
杜世泽亦后撤到安全距离,
随后下达指令点燃火药引线。
不多久之后,远处爆响起一阵震撼山谷的声音。
紧接着大地也开始轻轻颤动。
极目眺望,杜世泽清楚地看见原本坚固矗立的山壁被瞬间炸去整整一片,
大量碎屑漫天飞溅开来。
所有人目睹眼前一幕全都呆若木鸡般怔住,
头脑中只剩余轰鸣嗡响回荡不断。
就在片刻沉寂之中,
感觉手臂被人轻推了一下。
回头查看,竟是身边的幕僚满眼惊喜喊叫些什么。
可是任凭嘴唇翕动如飞鸟振翅般上下快速移动,耳朵却什么声音也捕捉不到。
原来,这是因为他们皆未曾经历过强度如此剧烈的大规模轰炸,更不清楚如何采取相应保护手段的缘故所致。
因爆炸声过于强烈,自己一度陷入暂时性耳聋。
许久之后,杜世泽等人方才渐渐恢复听力。
“你刚才说什么?”
由于听觉尚未完全复原,杜世泽不自觉地提高嗓门大声问道。
“我说,这批开采的石料够我们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了!”
杜世泽点头应允,他当然明白这些石材的储备完全足够持久使用。
很快,早已在山脚准备完毕的工人们携带着各类工具赶往上搬运石料。
当他们看见遍地狼藉的碎石,全都惊愕得目瞪口呆。
尽管爆破产生的巨大响动已传至山下,他们对结果也有初步猜想,却未曾料想爆破能带来如此震撼的效果。
然而杜世泽无暇顾及工人的情绪变化,因为堤坝工程十万火急,他迅即命令众人将石料运下山进行煅烧处理。
由于此次爆破效果极为理想,大部分石块大小都符合需求,几乎无需二次加工,这样一来便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。
对此,杜世泽对朱允烨又增添了几分敬意。
不久,这些石料即被投入水泥窑煅烧,大量水泥随即送往前线用于堤坝修建。
与此同时,在金陵的朱允烨则开始思考另一项改革计划。
明朝税收主要分为商业税与农业税两部分。
得益于税务院与监察院的成立,天下商人登记造册,商业税收逐渐趋于稳定且稳步上升。
相比之下,农业税占据了明朝整体税收的大头,不仅是朝廷高度关注的部分,更是朱允烨颇为重视的一环。
浏览着手边呈上的鱼鳞册(土地记录册),朱允烨随意翻阅几页后轻蔑一笑:“实在太陈旧落后了!”
随即,他脑中闪现一套新的税制改革方案,并打算在翌日早朝中提出讨论。
时光飞逝,转眼间又到了上朝时刻。
大臣们原本以为朱元璋离京之后,皇太孙监国会减少上朝频率,没想到这位太孙同朱元璋如出一辙,也是勤于政务之人,大臣们仍旧需要早起参政议事。
接受百官礼拜过后,朱允烨向众人宣布道:“朕有意革新中国农业税制。”
昏昏欲睡的大臣们闻言精神陡然焕发。
前次整顿商税、创建税务院和监察院期间,朱允烨曾在金陵和江南血腥清理阻碍势力,如今商税体系已经运行顺畅。
不过,这距离上次行动尚不足月,他又将目光瞄向了农业税。
要知道农业税牵扯国本,稍有差池便是动摇根基的重大事件。
正思索间,只听朱允烨朗声道:“今宣:自此刻起,大明农业税改行一条鞭法!”
所提及的“一条鞭法”
,实则是后世张居正施行的赋税制度,其思想又被清朝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继承发扬。
该制度承袭唐朝两税法之余脉,开清朝摊丁入亩之前例,意义深远。
所谓一条鞭法,即将各种徭役、赋税以及额外征收整合为一体,按耕地面积缴纳赋税,不再依据人口数量计征。
听到此等解说,在场众人心绪波动。
许多大地主与豪强家族坐拥广袤田产,却因按人头交税的缘故长期以来只需承担极少的赋税负担,若新规落实,他们需上缴的比例将会成倍增加。
此提议显然触及众多利益集团核心,必将掀起滔天波澜。
此刻,朱允烨正式宣告,将不再采用以人头计税的方式,而是根据土地的多少征收赋税。
此言一出,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豪强与大地主顿时心头一震——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得不缴纳更多的税款!
然而,在这些权贵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时,朱允烨紧接着抛出了更为惊人的政策。
“孤决定普查天下田亩!”
“全面丈量全国土地!”
这番话音刚落,朝堂之上便如同炸雷一般,掀起轩然大波!若说推行一条鞭法如同在豪强与地主身上轻划一刀放血的话,那么普查田亩则如同一刀切断他们的主动脉,足以威胁到性命!